第(2/3)页 杜如晦赞同,对自己亲笔所记的一些信息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: “吾记得,这大食王朝便分黑衣白衣的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。” 这两个纯粹的音译名让杜如晦念得很不习惯,继续道: “此二者后世皆称阿拉伯帝国。” “这罗马恐怕亦是相同,就如去岁曾说的罗马安东尼王朝,这拜占庭……” 李世民敲了敲脑袋理解过来: “就如东西二汉。” 只不过东西二汉在华夏历史上已属少见,这西方反倒是似乎对此绝不在意。 而且想想那与魏晋同期的三十僭主,莫非便是皇室换了三十家? 这般家亡国不亡的状态让李世民颇为好奇,当即就定下来: “若开海顺利,定当集西方之史,译其本,读其史,明其得失。” 甘露殿内所有人齐齐点头,勿说陛下,他们同样也好奇的很: 这西方“罢黜百教,基督正统”后,民间该是个什么样子来? 这皇帝有四个的情况下,罗马的百官该是个什么境况? 民间这基督的庙祝和罗马的县令,谁听谁的? 行政上同样的两个皇帝谁能命令谁? 而且李世民作为一个正牌的标准皇帝,对这罗马的变迁也是嗅到了特别的味道: 前汉时期似乎还有个权力颇大的元老院呢,到后来一点也没提到。 从元老院到四帝共治,这罗马的制度尝试似乎要比华夏大胆不少。 不拿来借鉴可惜了! 李世民在那儿思考自己的问题,房杜两人再次窃窃私语: “这大规模火山爆发,乃是无匹之天灾乎?甚至能改其气候。” 杜如晦揉了揉手腕,看了看前面聊到这地中海的寥寥数语,心中便有了猜测: “恐怕乃是彼处独有之天灾。” “班定远曾言,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 “这地中海既有此内海之便利,也定有无匹天灾暗藏。” 这个说法全凭推断,但最终房玄龄也暂且点点头,将此事按下不表。 “不过相较于这火山爆发。” 杜如晦笑了笑低声道: “被气候驱赶的阿拉伯人才是这罗马真正的大敌。” 毕竟天灾就算再厉害终归也有结束的一天,但一个强悍的民族就不同了,而且还是你大概知道这民族历史的情况下。 房玄龄点点头,大概捋了一下道: “这阿拉伯离开故地,灭萨珊波斯,败罗马,建地幅辽阔之帝国,扼东西之要道,纳东西方之文化为己用。” 这是从后辈简单言语中大概捋出来的一个脉络。 第(2/3)页